新华社记者
中央气象台自下午6:00起继续发布寒潮和大风蓝色预警。 11月17日,11月14日开始的今年下半年全国首场寒潮,给部分地区带来了大范围寒潮、大风和大雪。这给农业、交通、能源、市场供应等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影响。各有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解决这一问题。
全国首波寒潮:多地生产生活受到影响
据中央气象台预报,受强冷锋影响,四川北部和东部、重庆、江汉西部、江淮东部、江南大部、华南地区、贵州、云南东部等地,预计17~19日气温下降6~8℃。其中,气温下降10至12摄氏度。湖北西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西部、广西东部和中南部、广西西部的部分地区。
同时,蒙古、河北、湖北、安徽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等地部分地区出现5~6级风、阵风7~9级。
“本次寒潮过程是全国范围内典型的秋冬过渡期寒潮气候过程。寒潮过程中,水汽输送条件不足,全国降水总量和降水幅度较小,受影响的气候以寒冷、大风为主。”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伯宇说。
专家表示,严寒正在影响能源、市场必需品供应、人体健康,并对农作物造成冻害。大风、降雪、低温导致能见度下降,地表冰雪,威胁交通安全,影响生态环境。那里有农业。
确保保温送达:多措并举确保冬季高峰天气
国家发改委经济调控运行办公室主任陈宏官表示,寒潮已影响到中东部地区,预计将增加全国能源需求。 11月16日,全国日用气量11.8亿立方米,高峰用电负荷11.3亿千瓦,高于前期,但仍处于采暖季较低水平,远低于采暖季高峰水平。目前,全国能源供应充足。综合电厂储存煤炭2.3亿吨,可使用35天。储气库库存量高,能够保证安全稳定运行。
陈洪万表示,下一步,国家发改委和有关方面将继续努力保障电力供应,稳定电力生产供应,履行中长期电力合同,全力保障高峰时段供电,加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,重点保障民用取暖用电。
国家发改委预计,采暖季能源供需将总体平衡,稳定国民生活能源供应和价格,保障群众过暖冬。
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彦勤表示,国家将继续推动能源、电网、负荷、存储各环节协同发力,坚决保障大电网安全和用电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实惠。聚焦寒潮、冻雨雪等风险问题,政府会理解提前解决冬季用电高峰时期能源电力保障困难问题,指导重点地区实施“一节一策”保障供电。
“从目前的情况看,冬季高峰期煤炭供应基础雄厚、可靠。”张彦勤表示,天然气供需总体稳定,形势稳中向好。今年采暖季,天然气供应充足、用气量大。
国家电网一位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将强化保供责任,采取措施保供。”确保重大项目有序运行,有序推进82个重大项目建设迎峰度冬,持续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和抗灾能力。保障更多稳定能源供应 加强互联互通服务电网的恶习。完善全网资源协调,提高网络供电能力,高效负荷管理做好工作。生活必需品市场:争取充足稳定供应
灾害发生时,保障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当务之急。针对寒潮,商务部做好寒潮防范和供应保障准备,加强市场监测预警,加大供应组织力度,全力保障居民基本消费需求。
商务部修订应急供应保障计划,彻底排查潜在风险。责成各地方政府有序开展各项防寒防灾工作。各地企业积极采取措施,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稳定。寒潮。
商务部加强市场监测预警,启动生活必需品数量和价格监测系统,重点关注粮油、肉蛋菜奶等产品市场动态,准确捕捉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。当地商务部门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强化生活必需品供应体系,加强产销衔接,丰富产品品种。
11月16日,全国200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批发价格,蔬菜、水果平均批发价格比月初分别上涨1.7%和1.9%,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下降1.4%,谷物、食用油、鸡蛋基本持平。
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并且价格稳定。商业大数据显示,全国36个中等城市大型超市粮油肉蛋库存较月初增加10%至20%。各地正在调配政府蔬菜库存,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时释放,确保供应充足。
农业、畜牧业、蔬菜和水果生产:预防、应对和减轻影响
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郑长岭表示,寒潮带来的大风、冷雨雪,会对温室农业、畜牧业生产以及露地蔬菜、水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,极易造成温室设施损坏、蔬菜、水果结冰。
“针对寒潮带来的大风寒冷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,农业农村部已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的沟通协商。 11月14日,我们联合发布雪冻灾害危险预警,并通知有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寒潮的准备和应对。”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该负责人介绍,农业农村部正在根据各省份气候情况,及时谋划秋冬季播种进度,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大风、寒冷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派出工作组和科技组赴重点省份调研指导,播种小麦、油菜,保证水分充足,加强种植养殖设施建设,收获成熟作物。
道路交通:预防和应对,确保畅通
lucky 迷你应急办公室官员交通运输部表示,他们打算预防并积极应对寒潮的影响。公路方面,将会同公安、气象等部门完善“单向多方”协作工作机制,重点排查易出现冰雪的阴暗路段、长坡、桥梁、隧道、匝道等,加强路网实时监测和公路异常天气情况会商分析,切实改善恶劣天气质量。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保障功能。
海上交通方面,加强禁止载运危险品船舶进出港口、禁止载运危险品船舶在暴风雨天气起航和抵港等措施。加强港口、锚地等重要水域和客轮、危险船舶等重要船舶监测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施工船舶预警、防范和执法。
港口航道方面,科学组织港口生产作业,重点做好港口防冰、防滑、大型机械防风等工作。加强通航航道河道设施维护和应急通行。
海上抢险救援,科学部署、动态协调海上救援巡逻力量,加强救援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技能培训,确保应急力量常备有效。
健康防护:添衣保暖,减少出行。
日本中部气象台预测,17日至18日,中部和东部地区、西北东部、西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度流感气候风险。其中,部分西南北部、东北地区、中东部、华中大部、西南东部、中南部等地区流感气候风险较高。
“建议广大群众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,寒冷大风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”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丽娟表示,寒潮将导致气温急剧变化,老人、儿童和身体状况脆弱的人群要注意预防感冒、心脑血管疾病。
王丽娟说,四川中东部、陕西南部等地区正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,对旅游出行不利。鼓励有关部门提醒公众关注天气预报,调整出行计划及时。